2018年2月24日 星期六

灰姑娘 X 叔本華:節慾的人不怕死?


灰姑娘:「哇~~」圖/ Disney

愛喝氣泡酒的灰姑娘

神仙教母輕舞魔杖,忽然間,陋室變得富麗堂皇,桌面擺滿美食珍餉。人們從天而降,還披著華麗的衣裳。他們飲酒放歌,開趴狂歡,日復一日。

But--人生最重要就是這個But--每天晚上12點,就會有人神秘失蹤,隔天則有新面孔補上。

2018年2月19日 星期一

死亡作為刑罰方法:死刑存廢之爭論(一)

(圖/Pixabay)

死刑存廢,是一個歷經數不清次數論辯的議題,而我在此提出,乃是因為攸關乎個人死亡的核心內容,在兩篇系列文中已然闡述,而將視野放大到死亡與公眾交會的議題,最重要的就是:死刑。

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

你沒有我無法活:一句來自臨終病人的真心話

圖/PinArt
H先生約莫五十多歲,卻罹患了末期口腔癌。雖然因為腫瘤無法清楚講話,但送咖啡時他依然非常熱情地跟志工們揮手打招呼,並點了一杯黑咖啡。

後來因緣巧合下與病房中的L同事一起去探訪H先生。單人房是個適合會客的地方,在裡面我們和H先生的太太深談了許久。她有著滿頭的白髮和許多的皺紋,看上去倒像是比H先師生大了幾歲。期間H先生需要甚麼她總飛快地奔至床邊,希望給予他最即時的幫助。

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

善終:記奇美醫院安寧訪視




世界既往地侷促,可侷促中仍有寬大的溫柔所在。

[起言] 
午後乘上計程車,第一次前往院外的安寧現場。一路上學長從一般居家起頭,層層遞進的詰問,將安寧醫療輪廓在我腦海中勾勒出來。

一種以善終為最高指導原則,權衡現下身和心真正所需,純然地實踐以病人為出發點的醫學。面對同樣的疾病,小至感冒肺炎,大至心臟病癌症,安寧的處理邏輯和手段與治療性的醫學存在巨大的差異,抑或我們一直定義性的縮限了所謂「治療」

如同精神醫學在20世紀摻入存在主義觀念後,特定情況下,會以消弭個案內心衝突,促使他接受現況為目標進行治療。於安寧所謂治療,則是盡可能地減少苦痛,讓病人平順安穩的走過最後的歲月,甚至有餘力完成心願。

[實訪]
比如巨大肝腫瘤如今日所見,八十多歲婦人已挨不起任何劇烈治療,而RFA和TACE則因腫瘤體積過大無用武之地。此刻學長著眼便在腫瘤對周圍器官的擠壓(mass effect)和對腸道蠕動的影響,以及肝功能喪失合併腫瘤細胞分泌所產生的大量腹水。
palliative care(緩和醫療)聽來巨大遙遠,其實眼下每一個熟悉的症狀用藥便是,氧化鎂、primperan(促進腸胃蠕動)tramadol(止痛),用得巧,用的契合需要,再加上適時的教育和示範。NP學姊坐在地上用精油按摩阿嬤足部的水腫,一路推著直到乾癟的膝蓋,以緩解水份無法吸收帶來脹痛,接著令其女兒現場學習操作。家屬和看護得了釣竿,在醫護人員離開後醫療便不會休止,這樣用教育開展的延續性,也是安寧療護中必須存在的細膩。

比如胃癌合併多處轉移,早上又吐了黑血的爺爺。驅車前往山中偏遠之處,只因爺爺從山下溫暖的住處搬遷,想在那菜園旁的鐵皮屋裡度過他餘生。Mania(躁症)發作為這行動做了病理性的解釋,我卻寧可相信爺爺心中是有那麼一塊綠地,從小豢養而今荒蕪的綠地,被這樣一個身和心的病,給重新喚回。下了車,遠處傳來陣陣阿彌陀佛。臥床的他已有些delirium,學長仔細的聽著他的心肺音、觸診他的腹部,著毛帽的奶奶和他兒子立於旁,聽學姐條理分明的解釋臨終前的反應。

學長加了PPI以緩解胃的出血,調整了morphine以消除疼痛,和奶奶及兒子討論了電動床的位置,一切打點妥當。駕車離開前,奶奶給了我們一人一瓶波蜜果菜汁。那兩泮清澈的眼眸,堅定而溫柔的收斂著,六十年回憶如一把清雪落在水面,漸漸凝聚,爾後化開。放眼山海之餘,奶奶選了鐵皮屋旁的高麗菜園作最後的安居,能被這樣的陪伴與成全,我想爺爺真是個幸福的人。

[歸途]
回程路上,學長從給付面、資源面和人力面,和我分享了許多台灣安寧的現況和困境。華人文化對死的忌諱,過去某程度的縮限了這方面政策的制定,近幾年在黃勝堅等諸位老師的推廣下,認同善終觀念並實行的人們突然增加,加上緩和醫療囊括的業務越來越廣(非末期但需要綜合照護的病人也常需會診安寧醫師),讓這領域的人力相當吃緊。

從昨天的病房到今天的居家,現在對安寧療護這塊,竟有了相當的興趣和期許。宛婷學姊和孟修學長清晰的倫理觀和敏銳的覺察力,以及對病人堅定的涵容,真的讓我讚嘆又尊敬。

「醫師所做的,到頭來不過是陪伴而已。」曾有老師如是說「不過學習如何陪伴,可能是一生的學問呢。」

狹窄的世界慢慢剝開,稜角被消去。

啊,這樣的溫柔,似乎是值得畢生追求的。

[備註]躁症(Mania)
躁鬱症(Bipolar disorder)的症狀發作分成躁症和鬱症兩個時期,依據不同的亞型(subtype),兩個時期的長度和性質皆有不同,有時躁症終身只發作一次,有時會和鬱期交替發作。




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

深呼吸:讓我們一起用正念來面對生死吧

圖/Yoikoto Labo

「深吸一口氣,再慢慢的吐出來。」「哈哈哈~」生活中有許多大小事,有些我熟悉,有些則否;有的簡單好處理,有的卻是第一次遭遇、又很困難面對,但在那之後的顛簸,也逐漸趨於平緩。

我,今年23歲,在三年前,母親去世了,除了害怕失去的愛真的失去了,害怕失去的依靠也失去了。媽媽是個非常能幹的女人,總是可以把任何事都早早完成或者準備好,行動快速,而對於生活環境,也很講究整潔,在錢的方面管理得非常好,也相當節儉,對我嚴格可是也很疼愛我,媽媽跟爸爸兩個人感情非常的好,除了媽媽生病之後脾氣有點差,在我心中就是一千分好的女人。以前總覺得父母親就是自己的天,我只需要好好努力學習、好好照顧自己,成功的心法只要跟媽媽問就能得到了,所以失去了媽媽對我來說就好像失去成功一樣。

後來的這三年我回到學校去讀書,陸續遇到幾位很棒的老師,我開始接觸藝術、了解自己的身體與心理、開始一步步去拾回那些破碎的自己。花很多時間看展覽、電影、表演,花很多精神在觀察身體的變化,從媽媽離開後的一年,體重增加十公斤;心情原本起伏劇烈,很容易因為一個小啟發極度開心,但更常情緒一落千丈。小時候總是夾在爸爸媽媽中間、一手牽一個、一邊坐一個,隨著少了一個,原本的「超級幸福感」也崩解,接著我默默地遺忘了自己的優點,也不懂得讚美自己,甚至開始藉由別人對我的肯定來認定自己的價值。

三年來,很多的嘗試與掙扎,但也正是鍛鍊自我、發現自我、看見自己優點的旅程,卡關的時候,很幸運會遇到不同的老師來點我。「你有很多很棒的特質,但你要別人認同的這一點很障礙。試著多和自己相處,從被嫌棄到嫌棄自己,最後你才會慢慢從黑洞裡爬出來。」「有時你太熱情,對方沒辦法這麼熱情,他會覺得對不起你,試著和對方同一個tone。」「你很棒、很優秀、很聰明,要愛自己、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。」我也從「不接收別人的讚美」,轉變成能「謝謝讚美、收下自己的美好」,因為我就是這麼好;我也不再被自己愛笑的這個特質困擾,因為「笑」就是我的基調、它帶我穿越了好多事。

現在,我還在路上,也遇到更多新的事件,而我明白媽媽的愛與精神一直都在,似乎也安排好了我的學習之路,在我後來所遇見的師長們都各自有著媽媽不同的特質,以及那些我所想學習的。他們都共同的關愛著我,如同媽媽在世時一般。

與死亡的有關回憶:一位匿名作者的親身告白

(原文作者匿名)
圖/蒙克night in saint cloud
第一次直面死亡,是在我六歲那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