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

恐懼的恰當與否:雪萊教授課程議題之一


(圖片來源:Pixabay


經過先前的介紹,相信看過雪萊卡根教授開放式課程《死亡》者……依然為數不多,不過沒關係,本篇只討論課程裡的一項論述,提取精華重點,節省了各位讀者完整視聽課程的時間。


22講《死亡的恐懼》中,雪萊教授想要說明:對於死亡而言,恐懼是不恰當的。教授首先提出甚麼是恐懼情緒的恰當性,接著再闡述對於死亡而言,恐懼情緒的恰當性為何,論述如下:

●恐懼情緒的產生必須符合以下三條件才恰當:
(一)不好的事物 (二)該事物發生的可能性夠高 (三)該事物具足夠的不確定性

死亡不算非常不好的事物,因為死亡僅是拿走生命的美好,剝奪原本存在的東西雖然不好,但我們原本就並不擁有,所以不算非常不好

死亡本身是必然發生的,不具任何的不確定性,是死亡的時間才具有不確定性

就上述而言,因死亡並非非常不好的事物,加上是必然發生的,所以對於死亡本身,恐懼的情緒是不恰當的


而我對這段論述有所質疑,以下兩項條列:

●恐懼恰當三條件之三,「該事物具足夠的不確定性」不是必要條件。想像一個情境:當學校老師宣布明天要施打流感疫苗,每個孩子在明天早上十點都要到保健中心接受一劑疫苗。「打針」這件事情不具任何不確定性,但孩子恐懼打針不是理所當然嗎?在此時恐懼情緒的產生,我認為實屬恰當。

●不好的事物確實會導致恐懼情緒的產生,但所謂的「好或者不好」非指「對人類真正的影響好或不好」。恐懼情緒的產生是源自於腦內杏仁核的活化,和人類高級智能的中樞─大腦額葉是完全不同的。「對人類真正的影響好或不好」是大腦來判斷,但主控恐懼的產生的是杏仁核。古老的演化過程賦予我們:要對於死亡這項對演化極度不利的事情感到恐懼。所以,對死亡本身感到恐懼情緒,是恰當的。


我們要意識到「對於死亡這些恐懼確實存在但沒有必要」,出自於各種原因,例如雪莉教授認為是「死亡僅是拿走生命的美好」。即便恐懼,我們還是擁抱所有,與心裡的陰影持續前行,這並非恐懼不應該或不恰當,而是理性與勇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